close

是不是對現代的年輕人存有敵意或輕視呢?

 

我是1960年代末的產品,1990年也是新鮮的年輕人,照今天的說法可是小鮮肉,初生之犢不畏虎,滿腦子裡的夢想,踏上台北這塊淘金寶地,一個鄉下孩子來到都市,滿路都是車,機車、汽車,在繁華的市區內都是人潮,抬起頭都是大樓林立,每一個出外拼鬥的遊子都想在這裡撈第一桶金,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陌生的腔調,陌生的節奏,繃緊全身的神經,這是第一次正式踏進職場的感受。沒見過世面,一切都是天真的,第一桶金談何容易?當年的基本薪資是15000多,店家給的薪資實際是16000,一個月四天假,那時候沒有小確幸這詞兒,月薪這麼低要怎麼撈一桶金呢?那就專職大夜班,就這樣工作年餘,薪資到達二萬五,加上一些有的沒的津貼獎金之類的,都有三萬多,如果是早班大概就二萬出頭,這份工作沒有太大的技術面,主要還是以服務、勤勞和時間為主要的貢獻來換取報酬,沒有抱怨過這份工作,當時就是傻傻地覺得做好本份,直到兵單來才結束人生的第一份正職工作,退伍後回想這份工作,收獲是甚麼?獲得的很多,但不是重點,正因為見聞並且思考,明白任何工作都是一種訓練的過程,差別只在於你要不要當他是一回事。

 

時序來到今天,同樣的工作,同樣的工時,問了問X店的大夜班一個月多少?他答25000元,二十幾年前是這個薪資,二十幾年後仍是這個薪資,若加上通膨,薪資水準是倒退的,老實說真得很難理解,二十幾年下來,薪資水平怎麼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呢?

 

台灣式的民主造就了國家空轉的二十年,直接將結論直白說出。人家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台灣的經濟奇蹟當然也不是,如今台灣失去競爭力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蔣經國時代執政的品質為何會被津津樂道,他有一個先天條件就是威權及戒嚴,這二項集權的統治工具,用在好的地方國富民強,用在不好的地方就國弱民貧,用現在的觀點來看過去二十幾年前,甚至三十幾年前都會有些失真,像是有人就拿蔣家父子出來鞭屍,一會兒沒人權,一會兒特權,一會兒貪污腐敗,一會兒殺人魔王,用今日的眼光去看過去似有幾分道理,總之他們該為歷史承擔那個年代的責任,然而我輩卻健忘的忽視歷史中幾項重要的貢獻,全台電力的恢復、三七五減租、國民義務教育、古寧頭、八二三、一江山砲戰,退出聯合國後,石油危機的轉型,十大建設產業轉型,這一些都是簡單的名詞,但內涵遠遠超乎想像,如果看台灣這半個世紀,有哪些是政府做出福澤利民的政策,這個時期的種子開花結果後,如今許多人都還享受著,反觀近二十幾年來,你真想得起哪些值得拿出來稱頌的嗎?有人一定會說民主、人權,我並不反對,除了民主和人權呢?有沒有更實際,有指標性、數字化的內容呢?這些年我都會背頌著幾位民選總統喊出的口號與政策了,老李的終結老國代、總統直選、認識台灣、深化民主、戒急用忍、南向政策,老實說他在政治上的政策是成功的,其他方面就鴉鴉烏了,在經濟、教育等各方面,多承接了蔣經國時代的成果,忙著所謂民主化的老李,沒人能猜透他,他成功的將地方派系、紅頂商人,引進政治,其結果就是政經不分,內線交易、民代素質低落、利益寡占、黑白共治,最後黑金治國,這就是老李十二年的民主化、深耕台灣,當時台灣錢淹腳目,經得起這樣的揮霍,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老蔣、小蔣被罵得狗血淋頭,老李正是乘涼的後人,他最得意的或許是二個稱號,「民主先生」和「台灣之父」,寫到這裡不是為了批評李總統,只是想說上一段歷史,到底政府是不是頑固的老人呢?當你糾結在一件事情上,政府就是頑固老人,李登輝總統糾結在權力上,你說他是不是頑固老人呢?言猶在耳,退休後要去傳道,支持者會說他公忠謀國,為了台灣用生命幫台灣發聲,我說那叫不甘寂寞!

 

到了陳總統,人權治國、愛台灣、綠色矽島、八一OO台灣啟動、二兆雙星、南進政策,八年又過去,馬總統的準備好了、愛台十二建設。聽了這麼多總統的口號,你記得多少?哪一些又是實質的帶給你需要的呢?

 

最近新聞熱炒王如玄炒軍宅,蔡英文炒地,一個是副總統候選人,一個是總統候選人,他們都不是頑固的老人,所以與時並進,才有今天的財富,現在的年輕人仇富,一堆名詞居住正義、世代正義、土地正義、租稅正義,正義一詞的形容是虛線的不切實際,王如玄當律師賺到人生第一桶金,買房、賣房,賺差價、坐收升值的利潤,這是實際,你以為第一桶金是為了甚麼?為了自己,為了家庭,就這麼簡單!蔡英文有個富有的父親幫他買地賣地獲得資產也是實際,有錢不賺是傻瓜,這世界社會聰明人、有見識的人,本就如此!錢不會有人嫌多的,能力者只要不違法,創造財富,這有甚麼問題,有人會說怪怪的,這邏輯好像有點OOXX的,是有點OOXX,為甚麼好事不降臨我們身上,而是這些有權有勢有地位的人,這可能要擲筊問問神明了!所以愛國獎劵、六合彩,到現在掛上公益為名的樂透,不正是求神明垂愛嗎?

 

以下這篇是二年前寫的:

 

坦白說自「油電雙漲」苦日子的來臨,這句話完全沒錯!任何一個小老百姓都可以簡單看出道理,只要油漲、電費漲,民生物資也必定跟著波動,至於波動的幅度與影響,恐怕我們都無法估算,人民準備當待宰羔羊,有錢人當然影響面較小,至於瀕臨貧窮線的小老百姓則只能自求多福,補助不夠格,說窮卻不是最窮,眼前滿是金光閃閃卻又跟你無關,褲腰帶再勒緊二格,可是看得到希望嗎?下一代呢?

 

我是一個單身漢,一人飽全家飽,站在我的立場,該漲的最好都漲,油、電、水與民生物資用品一次漲足,更精確的說法是市場機制的平衡,成本利潤的合理化,這才是我支持的原因。

 

有人說苦日子怎麼辦?我的答案很單純、直接!當物價反應成本與利潤之後,我們的薪資所得也是這些成本之中該被考量的一環,簡單的說當萬物皆漲的時代來臨,人事成本、薪資提升是延續性的問題!

 

今天政府最被詬病也最讓人不能接受的一件事,就是同一件事,物資要漲,薪資卻不漲,要馬兒好要馬兒不吃草,開汽車不加油,難道加水!人工作沒有一定的報酬價值,那你要他吃米田共嗎?許多學者說台灣人口結構老化,我想說都吃米田共能生出小孩嗎?沒有那個屁股,吃那麼多瀉藥,只會造成社會更多的悲劇以及消化不良,最後我們看到家庭的親子關係不好,家庭主要經濟負擔者過勞死,或是到老一身病,小朋友誤入岐途流漣網咖、物化身體、向金錢膜拜、價值扭曲,這就是一連串的社會連動式反應,一年、二年你看不到問題,但是十幾年下來,薪資的負成長,物價高升、長期低迷的國內市場,不正反噬著今日我們所看見的社會,怨聲載道之中,我們都沒看到真正的問題。

 

或許有人會問我甚麼是真正的問題,我又不是政府官員也不是民意代表,所以我說的只是感受,甚麼感受呢?就是大家內耗太多,競爭力只能靠壓低成本,創造經濟成長率,就像鴻海做蘋果零件組裝代工,人家蘋果一台iphone可以賣多少?鴻海的訂單還要跟韓國比價競爭,然後還要被說成是血汗工廠,台塑石油盈餘200多億,拿來跟中油比,可是大家都忽略台塑石油可以盈餘是因為他80%的油品外銷賺差價,污染卻留在台灣的事實。

 

以上二個例子,大家可能不懂我想表達的,這麼說吧!你現在吃的泡麵多少錢?你喝的咖啡多少錢?原物料上漲,所以這些東西也跟著上漲,那麼工資呢?你要更好的服務品質?要更好的人材開發研究?要更好的人員素質從事生產?要大家拼命創造業績?卻不管人事成本必要的付出,是否呈現出一個人不如物的態勢,那麼我們憑甚麼要求生活的提升?那我們就隨便做做好了!社會的進步在於人文,企業的進步也是人的素質,當物價上漲的同時,所代表的也就是人文進步的趨勢,在台灣一直不能走出這樣的迷思之中,當然生活便越來越緊縮,當人不是一個考慮的基礎時,我們能期待國家、社會、企業、文化、民生等生活的進步與成長嗎?

 

加拿大是很多台灣朋友選擇移民的地方,他們的油一公升50元,我們現在的油一公升30幾元,但是他們的時薪是300元起跳,我們呢?人家重視人的品質與素養、文化,我們呢?只知道低價競爭,有多低就用多低的價格壓,表面上是獲得利潤了,人才卻流失了,社會的活力降低了,人的素質跟著低落,台灣從李登輝執政後期到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正在糟踏的是豐沛的人材庫和原本優勢的競爭環境,如今看到這些物資上漲,我只有一個感覺,本來許多東西就不廉價,不只是物料、原料、物資,其中最重要的「人」,大家都沒有計算進去!

 

想想這十幾年的光陰,有哪一任的總統或行政院長,真正的提出人材培育與薪資結構總體的規劃過。一個護士的培養需要多少的養成與經驗,在台灣他們是廉價勞工,一天十二小時的工作薪資不過四萬,甚至不到!到了國外是二倍,而且八小時就是八小時,分配病人數多少就是一定比例,我們呢(有人怪罪健保,我個人不這麼看,這可以討論,我認為這是二回事。)?一個大學生的培養中間,不只是四年的時間,還有多少軟硬體及社會資源的挹注,出了社會也一樣被當成是廉價的工人,當然有人會說現在的大學生水準差多了,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這是政策面造成的,我們有沒有給他們機會和環境呢?

 

要說例子與感受有很多,所以只列以上的說法,那麼我到底對油電的態度做何看法,很簡單!油電是該漲就漲,同理可證,人才資源的薪資所得,也應該給與環境提升該有的薪酬,這才是國家真正可以提升競爭的正本,如果我們的政府與企業一直再找藉口去阻斷進步的過程,我敢說台灣只能自求多福,因為永遠不會進步,看看人家新加坡,人家韓國,人家憑甚麼?站上世界的制高點!

 

寫了這麼多只是狗吠,不過是我見證的一個歷史,有人會說這篇是廢文,因為完全沒有建設性都只是抱怨,那又如何?不抱怨又何來通往幸福的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ll&le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